金融卡不只是提款卡 生活大小事交給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



依據金管會統計資料顯示,截至105年底「金融卡」的流通卡數已超過9,400萬張,2016年全年交易金額超過新台幣8兆元,占我國支付卡發卡量44%,及交易值77%,是我國民眾最重要的支付工具。

近年來,支付工具的發展逐漸走向行動化,財金公司順應科技發展,於76年推出「磁條金融卡」、95年轉置為「晶片金融卡」、103年啟動「TSM行動金融卡」,今(106)年更進一步應用國際卡組織普遍採用的最新雲端科技HCE及代碼化技術,協助國內金融機構發展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服務。

去(105)年8月HCE「手機信用卡」服務在國內正式推出,採用雲端以及代碼化技術,將信用卡實體卡號轉為虛擬卡號,鎖定Android系統手機,可在台灣超過13萬台感應式信用卡POS機器感應消費;至2月底,已有14家銀行開辦,下載「t wallet+行動支付APP」累計發卡量超過3 萬張,消費者對於HCE「手機信用卡」的接受度非常高;以這項服務上線後7個月的發卡量為例,已是同期TSM「手機信用卡」發卡量的11倍,顯見我國「行動支付」消費習慣正逐漸養成中。

除「手機信用卡」市場正在加速拓展外,每人手中至少有4張以上的「金融卡」(ATM提款卡)更是我國推動「電子支付比率五年倍增」,發展「普惠金融」,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,整合「TSM行動金融卡」18家金融機構發展經驗,財金公司積極著手應用「金融卡」既有規格,結合雲端及代碼化技術,透過「HCE 與 Tokenization」平台,推出小額行動支付工具—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。

依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(MIC)於106年2月9日公佈的「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分析」指出,我國消費者在「行動支付」需求面,除「購物交易付款」功能外,也期望「行動支付」能應用在更多元的生活面向上,前3名依序為「帳單繳費」、「轉帳服務」與「消費拆帳」,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可滿足消費者的支付需求。

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是國內金融卡(ATM提款卡)本土品牌之行動應用,採用HCE與Token技術,不受年齡申請之限制,並可適用於數位存款帳戶,兼顧安全與便利,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具備NFC 及未來QR code 功能,可同時提供近端與遠端之消費購物、轉帳、繳費稅、提款等服務,金融機構不僅可將既有「實體金融卡」提升為手機上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,而且還可應用「金融卡」跨行服務與身分驗證等特性,由「網路銀行」轉型為「行動銀行」、或「eATM」轉型為「行動ATM」,提升客戶黏著度,並大幅降低金融機構發展行動金融服務之成本,藉由「普惠金融」快速掌握FinTech發展之優勢。

民眾可依照下列步驟將「ATM提款卡」載入手機,快速便利的使用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服務:

第一「點App下載」:在「Google Pay」下載「t wallet+ APP」,點選「新註冊」輸入安全提示問題,設定密碼完成註冊。

第二「輸入金融卡帳號」:點選「新增卡片」輸入「金融卡帳號」,回答「發卡行」安全認證問題,並輸入「驗證碼」,即可下載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到手機,不僅快速、便利,同時兼顧安全性。

第三「虛實通用 隨時付款」:客戶除可使用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繳納「全國繳費網」超過2,000多種帳單項目外;也可在具「感應式金融卡」刷卡機店家(如新光三越百貨、愛買、全家便利商店、全國電子、台灣大車隊等)消費支付。客戶只要下載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,就可用手機輕鬆地進行消費購物、轉帳、繳費稅等交易,不再需要讀卡機、或出門找便利商店繳費,行動支付既簡單、即時又便利。

目前財金公司及臺灣行動支付公司相關系統已建置完成,截至106年3月止,已有30家金融機構有意願加入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服務,包括臺灣銀行、臺灣土地銀行、合作金庫銀行、第一銀行、華南銀行、彰化銀行、上海銀行、兆豐銀行、臺灣中小企業銀行、台中銀行、新光銀行、陽信銀行、板信銀行、淡水一信、花蓮二信、中華郵政、玉山銀行、台新銀行、日盛銀行、中國信託等20家機構為首波先導金融機構,「金融卡」合計發卡量之市占率超過7成,刻正由主管機關審查金融機構業務申請文件,未來將依序辦理系統測試及上線開辦事宜。

此外,財金公司正著手研議,訂定通用、有安全防護機制之QR code標準,運用既有跨行金融資訊系統平台,提供各機構QR code支付之互通服務,以免除各特約商店、事業單位必須分別向各支付業者多對多介接之不便,不管是店家或帳單業者,只要採用相同的QR code標準,即可同時收受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、「信用卡」及「境內/外電子支付」等各種不同支付工具,不僅提供跨平台、跨銀行的完整服務,而且節省銀行多對多系統介接及建置成本,此外,行動支付將不再受限於Android作業系統及NFC行動裝置,即可透過財金公司QR Code平台,拓展至iOS系統及不具NFC功能之行動裝置,以達成「普惠金融」之產業效益。

「金融卡—雲支付」的推出,銀行無須再依賴電信業者,可自主發展,運用國內品牌拓展安全便利之行動支付服務,兼可有效促進電子支付比例倍增,不僅基層金融機構也能參與發展「行動支付」,亦可促進國內外支付品牌與多元支付工具的均衡發展,維持境內支付體系之安全與穩定運作,進而增加國內就業機會,響應政府推動「電子支付」政策,最重要是將產業綜效根留臺灣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